近年来,振兴区纪委监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把定期为党组织“体检”作为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科学确定 “体检项目”,及时反馈“体检报告”,督促相关单位“按期复查”等方式,解决部分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的堵点、难点,营造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科学研判,精准确定“体检项目”,促政治生态“净化”。
作为丹东市蓬勃发展的主城区,近年来,振兴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有力,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政治生态建设仍存在需要提升的空间。为此,振兴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我区政治生态评估系统,实行政治生态“四色预警”机制,精准把脉全区政治生态建设。该系统按照“政治生活严肃度、党内监督严实度、政治文化健康度、党员干部清廉度、人民群众满意度”5个维度,设立多个指标并进行赋分,将全区各单位党组织纳入评估范围,并根据得分情况生成红、橙、黄、绿“四色预警”图。其中,党组织综合评价指数95分至100分为绿色,代表政治生态良好;90分至94分为蓝色,代表政治生态存在隐患,需及时进行纠正;85分至89分为黄色,代表影响政治生态的问题相对突出,需要立即对症施治;84分以下为红色,代表政治生态已有恶化苗头,必须进行全方位诊断,重塑政治生态环境。
制发文件规范政治生态预警评价工作
二、找准病因,精炼撰写“体检报告”,促政治生态“优化”。
振兴区纪委监委立足“协助区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职责定位,针对政治生态“体检”发现的共性问题形成“体检报告”,通过定期向区委递交请批的预防建议,推动以警促改和全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促进政治生态“优化”。
针对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区纪委监委及时进行总结,迅速分析成案原因。由监督检查部门和案件查办部门牵头,梳理案情、进行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认真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对相继查处的多起资金管理使用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进行专门调研,分析查找财务人员管理和资金使用不规范等方面问题,查找财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纪法意识缺失、财务制度缺失和制度执行不力、财务监督管理缺失等原因;针对查处一街道办事处出纳员挪用公款案发现镇街财务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办案室认真总结分析原因,主要是街道办事处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纪法意识淡薄,街道办事处财务监督管理严重缺失,相关负责人未有效履行主体责任以及街道办事处财务内控制度缺失。对连续发生多起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的问题,找出部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纪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不强,部分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够到位,警示教育不够到位、震慑作用不够明显等原因。
在及时分析查找案件成因的基础上,就管理缺位、制度漏洞、责任缺失等方面,提出预防建议,形成预防建议报告。按照“谁监督谁负责,谁查办谁负责”原则,由案件承办部门起草预防建议报告,经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制作正式“预防建议报告”请批件,递交区委。已先后起草并向区委递交了《关于都某严重违纪违法案的情况及预防建议的报告》《关于近期连续发生多起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的情况报告》《振兴区镇(街)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预防建议报告请批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预防建议,提示和协助区委推动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监管,堵塞制度漏洞,防微杜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区委对区纪委监委递交预防建议报告请批件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对每个“请批件”都亲自批示,要求区委常委进行传阅,并在区委常委会上进行通报,力图通过区委常委会推动,做到区委、区纪委同向发力,共同推动相关问题的整改。
三、督促指导,精心组织“按期复查”,促政治生态“强化”。
区纪委监委要求政治生态评价有恶化苗头的相关单位引起高度重视、引以为戒,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监督管理,堵塞制度漏洞,加强制度执行,推动全面整改。对政治生态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区纪委监委进行跟踪帮扶,指导监督后续整改工作,并提醒相关单位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召开党员大会等方式做好“按时复查”。同时,将预防建议报告请批制与警示教育活动深入结合,通过通报曝光、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进一步用好案件促改、促警、促教资源作用,推动全区以警促改、以评促建向纵深发展,达到以案示警、以案促教的目的,进一步强化政治生态建设。(振兴区纪委监委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