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适应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切实解决监督执纪工作的难点问题,凤城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从日常监督、查办案件、提升能力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监督执纪质效。
一、从“被动发现”向“主动出击”转变,提升监督水平
凤城市纪委监委转变依赖信访举报和上级交办件发现问题线索的观念,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出击,确保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监督执纪。一是聚焦重点,紧盯关键环节。将落实“两个责任”、选人用人、治理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等方面情况作为监督重点,紧盯容易发生腐败或利益输送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实地、调阅资料等方式,聚焦“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查看会议记录、座谈交流、民主测评等形式,重点发现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精准运用“六清单”工作法,有效提高监督水平和工作实效,防范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和漏洞。今年以来,开展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违建别墅、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线索24件,处分10人。二是“五位一体”,密织监督网络。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监督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加强联动配合,补齐监督短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监督中,市纪委监委探索开展“网格式”监督,集中纪检监察室、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和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四股纪检监察力量分类实施监督,做到全过程监督不漏环节、全方位监督不留死角。
二、从“单一手段”向“综合施策”转变,提升办案效能
凤城市纪委监委转变纪检监察干部习惯性地逢件必核的单一处置方式,综合运用问题线索处置四种方式,加大谈话函询力度,提升初核件立案率,实现审查调查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一是重心前移,精准线索研判。建立健全问题线索分析研判机制,各纪检监察协作区及承办部门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对问题线索进行集体分析、综合研判、科学处置。确保问题线索处置办理工作及时、准确,既防止小题大做,又避免问题线索流失。今年共受理信访举报408件,通过前期研判,筛查出86件重复件,极大地提高了举报线索的可查性和成案率。二是分类实施,审慎开展初核。综合运用线索处置的四种方式,切实解决对问题线索一味开展初核,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线索处置,对属于日常监督问题或构不成违纪的,通过谈话、函询、调取相关资料等方式予以了结;对属于工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完善造成问题的,通过下达纪律检查或监察建议书的形式,督促其进行整改;对指向明确、反映问题具体、可查性强,经分析研判需要开展初核的问题线索,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由核查组制定初步核实方案开展相关工作。今年以来,以谈话函询方式处置问题线索占比为18.9%,与同期的4.89%相比,得到显著提升。
三、从“照本宣科”向“实战练兵”转变,提升能力素质
改变单纯依靠书本学习的培训方式,以“以案代训、专项训练”为载体,针对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充电”,苦练“内功”,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载体,丰富学习形式。制作《纪检监察案件业务培训模拟案例卷》,结合凤城工作实际,围绕证据调取、程序手续、违纪事实见面等材料,在测试题中设下“陷阱”,用找错、改错的方式,对各个环节易出错、混淆、忽视的事项进行“埋雷”并作出说明和解释,为纪检监察干部提供直观的参考范本,力求用更直观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二是以案代训,坚持实战导向。制定《凤城市纪委监委构建“四专”培训格局推动全员培训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实战培训,将业务“能手”和岗位“新兵”搭配,充实到监督执纪一线,以老带新、实战练兵,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中存在的“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问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据凤城市纪委监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