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按照丹东市纪委监委关于在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实施“一品双推三平台”工作部署,凤城市纪委监委创新提出了“大协作区”的工作模式,充分整合办案力量,发挥整体协作优势,经过一年多来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日,凤城市纪委监委分组分批组织4个“大协作区”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各协作区内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委分别对现阶段工作进行了汇报,各协作区组长就充分发挥大协作区作用开展好执纪审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对“大协作区”的架构进行调整,“大协作区”已由“1名常委+1个纪检监察室+1个派驻纪检监察组+5-6个乡镇”组成,由纪委常委任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任副组长,并对问题线索处置、案件审理、协作区经费保障等进一步明确。各协作区成员单位要以“老兵”带“新兵”、以案代训等方式, 迅速提升“大协作区”的监督执纪水平,不断为“大协作区”这一品牌增加亮点。
二是要不断规范办案流程。经过会议研究,市纪委监委对“大协作区”案件线索受理归口流程作出调整:将原来案件线索分办由信访室和案管室将案件线索直接分办到各乡镇(街道)纪委、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转变为市纪委监委接到问题线索后由领导签批后划分至协作区,经协作区分管常委研判后进行二次分办,决定单独、联合或交叉办案,问题线索由协作区统一管理、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听取办理情况,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案件审理由“大协作区”初审后报市纪委监委审理室统一审理。
三是要不断聚焦主责主业。各“大协作区”要不断加强日常监督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被监督对象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者轻微违纪问题,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及时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围绕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监督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涉及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方面的问题要优先办理。
分管协作区工作的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于冰同志对“大协作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她指出:
各协作区指向要“严”,严于律己,严格办案,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与办案能力,让每一件所办案件都经得住考验;其次横向要“联”,“大协作区”的工作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效整合办案力量,有效解决各纪检监察室、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各乡镇(街道)纪委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形成1+1>2的效果;最后纵向要“深”,对于重点问题线索要深挖彻查,按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办案,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水平,将协作区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