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市纪委监委紧盯“关键少数”,积极探索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有效途径,聚力“四个结合”,有效提升监督质效,切实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到位。
坚持建章立制与责任落实相结合,做到常态长效
坚持责任导向,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推动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落地。压实责任全面抓。制发《关于乡镇(街道)、市直单位党组织书记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并接受评议的实施办法》,建立“双述一评一质询”工作机制,以“抓关键少数撬动大多数”,全面夯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2020年底,因疫情原因,以书面形式开展2020年度述责述廉评议工作,7家单位党委书记报告履责履廉情况,并对市纪委委员提出的50余条建议进行答复,推进整改问题20余个。聚焦关键具体抓。制发《关于纪委书记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谈话的实施方案》,以定期谈话与即时谈话相结合方式,让“关键少数”亮出家底、直面问题,“红脸出汗”,达到防微杜渐目的。2020年以来,各级纪委书记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谈话270余人次,进一步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责任监督。明确清单常态抓。制发《凤城市乡镇(街道)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及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构建主责清晰、履责到位、追责严格的落实体系,推动责任监督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节点监督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做到全面覆盖
立足职责定位,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整个履职周期全面从严监督,注重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做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确保监督链条环环相扣。“廉政画像”严把“关键点”。紧盯换届选举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以“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对拟任职的各级党员干部进行精准“政治画像”,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有效防止党员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截至目前,共对12批次2846名换届干部人选出具廉政意见回复函,对1人提出暂缓使用意见,牢牢守住干部“履职关键点”。派驻监督严管“全天候”。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制发《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监察工作规程(试行)》等10项制度规定,建立“六看六查六清单”工作法,强化日常“贴身”监督,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监督推动驻在部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履职尽责。责任考核严促“整周期”。制发《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方式,着力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压实责任,以考核促实干,有效发挥“指挥棒”鞭笞激励作用,守住权力运行“各道关口”。
坚持从严惩处与以案促改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坚持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贯穿于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既做到底线常在、“后墙”不松,又着力以案促改、追本溯源,真正达到标本兼治效果。精准纠治“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针对“一把手”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特点规律,加大对长期在同一单位或部门任职“一把手”,以及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一把手”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精准惩治腐败,从严追责问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2021年,立案审查调查副科级以上干部13名,对4起案件追究领导责任,形成强大震慑作用。做深做细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坚持把“以案促改”思维融于审查调查全过程,建立“一案五必须”制度,引导领导干部明纪法、知敬畏、守底线,督促案发单位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化解和防范廉政风险隐患,真正把惩治腐败的“治标”成果真正转化为教育预防的“治本”成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今年以来,通报曝光6批次典型问题,针对案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下达“两书”11份,跟踪帮助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154人。
坚持思想引领与警示警醒相结合,做到正反结合
坚持在思想上“立根固本”,注重正面引领与反向警示双向作用,同步推进、共同发力,拧紧思想“总开关”。注重正面引领。为筑牢“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家庭抵御腐败防线,以毛丰美为先进典型,树立廉洁家风楷模,制作先进事迹视频,发放至各级党组织观看学习,广泛宣传毛丰美以家庭美德浸润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重要作用,引导领导干部汲取榜样力量,自觉做廉以持家表率。同时,以“廉”字作引领,在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办公专区精心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廉政文化走廊12处,厚植廉政文化土壤,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强化反向警示。根据鸡冠山镇党委原书记张胜利、爱阳镇棚户区改造等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父母官变成山大王》《异化的权力》,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400余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领导干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注重提升警示教育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全市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讲授“守初心强信念 修身律己葆清廉”情景互动式警示教育课,增强各级“一把手”纪律规矩意识,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凤城市纪委监委 于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