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要闻
凤城市纪委监委“加减乘除”工作法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松绑”减负
发布时间:2021/10/22    来源:凤城市纪委监委    阅读:(1659)

基层减负实施以来,凤城市纪委监委紧盯基层减负难点,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力戒形式主义,推动基层减负工作提质增效。

夯实责任“加压”,统筹安排严要求。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迅速传达《中共辽宁省纪委办公厅关于整治形式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实施意见》《中共丹东市纪委办公室关于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并结合《凤城市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年为基层减负工作主要措施》,对加强为基层减负监督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要求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提高政治站位,把协助配合党委整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切实推动问题解决,进一步为基层松绑减负。

自查自纠“减负”,以上率下抓落实。进一步落实《丹东市纪委监委加强为基层减负监督工作的任务分解表》要求,围绕强化监督检查等4个方面工作任务,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梳理十九大以来的问责情况,重点自查是否出现“凑数式”问责问题和“为问责而问责”的现象。经自查,在今年已处分处理的2起党员干部受到问责的案件中,未发现“连坐式”“历史式”问责情况。同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委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的统筹协调,不断增强调研工作实效;严控文电、会务数量,规模与上年度相比只减不增;认真贯彻为基层减负要求,严控检查评比活动,严控随意向基层索要文字、报表等相关资料。今年上半年,市纪委监委会务数量、文件数量同比下降15%。

监督检查“乘势”,发挥职能全覆盖。在监督检查上作好“深化”文章,靶向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问题新动向,切实为基层减负。一是专项整治“谋准”。杜绝“人情式监督”“关系式检查”,制发《关于对困扰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开展交叉互检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围绕13个方面问题,深挖细查违规违纪问题。截至目前,对21个乡镇(街道)及58个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协作区之间交叉互检6次,发现相关问题线索17件,办结1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人。二是常态监督“谋深”。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采取问询方式,收集问题50余条,共汇总为会议多、检查多、报告报表多等5种问题类型,并常态化深入实地,加强对这5类问题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失职失责等问题55起。三是精准监督“谋细”。制发《关于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三个一”专项监督的通知》,对为基层减负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进行精准监督,要求各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衔接村监会、村纪检委员和正风肃纪监督员,共同排查乡村振兴领域中为基层减负方面问题线索。四是巡察监督“谋实”。将减负工作纳入巡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围绕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7个方面,督促基层党组织严抓细管抓常态,确保各项减负措施不变形不走样。

 

畅通渠道“除虚”,精准问责强震慑。广泛收集问题线索,确保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的相关信访举报能及时得到受理、解决。市纪委监委信访室对问题线索进行起底、排查,摸清问题底数,逐一筛查核实,实行对账销号。建立基层减负问题线索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对涉及的投诉举报优先处置、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必要时与司法机关协同调查,并严格责任追究。综合运用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督促案发部门深刻剖析原因,积极落实整改,堵塞机制漏洞,防止类似错误和问题重复发生。针对典型问题,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地、治理一方”效果。今年以来,通报曝光3批次7个典型问题,针对案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下达“两书”4份,形成强烈震慑作用。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银河大街100号   邮编:118000    辽ICP备2020012938号-1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凤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凤城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