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纪(工)委基础设施设备滞后、“熟人社会”人情干扰、力量薄弱以及不会、不敢、不愿、监督的难题,制约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东港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省市有关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三转”,大力推进镇街纪(工)委规范化建设,有效改善了镇街纪(工)委办公环境,提升了镇街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镇街纪(工)委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抓好阵地建设标准化。走进新城街道纪工委办公场所,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整洁”“齐全”。设备配备齐全,为镇街纪(工)委执纪审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建立健全《谈话室使用管理制度》《办案区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依托镇街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栏开设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板块,拓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阵地。
抓好日常管理制度化。为破解镇街纪(工)委普遍存在熟人社会人情干扰严重、力量薄弱、能力不足以及不会、不敢、不愿监督等问题,东港市纪委监委全面实施纪检监察协作区制度,将18个镇街纪(工)委划分为7个纪检监察协作区,加强对镇街纪(工)委的业务指导,今年以来,全市镇街纪(工)委共立案95件,处分77人。制定信访举报、审查调查安全、案件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明确镇街纪(工)委主要职责、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使镇街纪(工)委工作方向明晰、有据可依。建立乡镇纪委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考评机制,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督检查、党风廉政教育、作风建设、案件审理工作、信访工作等9个方面设置了40项具体业务考评指标,加强工作考核,激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内生动力。
抓好选人用人科学化。为解决基层纪检专职人员短缺、业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东港市纪委监委严把镇街纪检监察干部“入口关”,严格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编制性质等方面,选优配强镇街纪(工)委干部队伍,全市18个镇街纪(工)委全部达到“两专三兼”配备要求,有效解决镇街纪(工)委力量不足的问题,镇街纪(工)委监督执纪能力持续提升。健全村级纪检监督网络,在全市择优选聘238名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党员骨干组建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队伍,通过入户走访、列席会议、调阅账目等方式,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把矛盾化解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村级“末梢”。今年以来,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共列席村“两委”各类会议739次,调阅账目182次,入户走访群众4333次,发现问题线索80个,立案38件。
马家店镇马家店村正风肃纪监督员王军洪(左三)参加村委会。
抓好干部队伍专业化。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东港市纪委监委坚持在队伍建设上发力,厘清镇街纪(工)委职责边界,对镇街纪(工)委“两专三兼”人员职责进行细化,明确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专用、聚焦主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制定《构建“四专”培训格局推动全员培训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镇街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印发应知应会练习题。深化运用以干代训、以学代教、结对帮带等形式,采取集中培训、以案代训、实战演练等方式,切实加大对镇街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今年以来,举办镇街纪(工)委综合业务集中培训5次;组织镇街纪检监察干部参加省、丹东市业务知识考试3次;分2批次对14名镇街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以干代训;抽调14名委机关业务骨干与18个街道36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结成帮教对子,以“一帮二”模式,深化传帮带,全面提升镇街委监督执纪办案水平,确保监督有力,不断夯实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