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区汤池镇纪委充分发挥基层监督队伍作用,延伸监督触角,打造“监督前哨”,提升监督质效,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督网络,推动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一、攥指成拳,解决“谁来监督”问题
为弥补镇纪委监督力量不足的短板,汤池镇纪委打出了“强、硬、严”一套组合拳,将村务监督委员会、正风肃纪监督员两支队伍进行整合,攥指成拳聚合力。
深度融合,形成“强”队伍。将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侦察兵”融入村务监督的“阵地”中,即推荐工作成绩优异的正风肃纪监督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选聘“能干、肯干、会干”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成为正风肃纪监督员,并根据“一委一员”日常工作表现,建立村级民主监督“人才库”,为监督队伍打造精兵强将。
(金崮村补选工作现场)
强化培训,提升“硬”本领。监督者汤池镇纪委对 “一委一员”所需知识进行定期培训,并组织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参加区级培训和经验交流。为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量身打造正风肃纪工具包,内含村级监督所需党纪法律相关书籍、走访纪实单册、计算器等工具,今年以来,区纪委集中培训25人次,汤池镇纪委专题培训39人次,发放工具包22份,为监督队伍准备充足的软硬件。
细化考核,制定“严”标准。对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严格考核,细化考核方案,明确考核指标,形成“群众谈、村委会议、镇纪委评”三级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排名,采取分级计酬、末位淘汰的方式,今年以来,解聘不合格监督员2人,补聘监督员2人,不断将监督队伍提质提量。
二、耳听八方,解决“怎么监督”问题
发挥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的“探头”“警哨”作用,打通监督执纪的“神经末梢”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汤池镇纪检监察干部集市“摆摊”、“入户”走访)
当好“宣讲员”。协助镇纪委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通过在各个村部醒目位置设立“廉政专栏”、举报公示板,在农村主要路口拉横幅、贴标语,在农贸集市“摆摊宣传”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党纪法规。
当好“信息员”。利用村级监督员“来自农村、熟悉群众”优势,发动他们“走千家进万户”,广泛收集违纪问题线索、信访举报、群众诉求,充分利用振兴区纪委监委“廉政振兴”网上公众号“四风问题拍一拍”平台,遇有情况随时上传,由区纪监委第一时间掌握处置。
当好“教导员”。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列席村“两委”会议,及时发现、提醒、纠正村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优秀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中选聘2名市级基层纪检监察联络员,开通“监督专线”,发现问题直接向市纪委监委反映,起到了很好的震慑警示作用。
三、把脉问诊,解决“监督什么”问题
大力强化村级监督作用,把住基层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的脉,问好监督虚化、弱化、淡化的诊。
盯住村务信息公开。紧盯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村财务收支详细情况、国家投入的扶贫、农业开发等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涉及本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监督村委及时准确公开公示信息,汤池镇接梨树村上报三重一大事项中的“村民健身器材”开支,有会议记录但没有公示,被村监员发现并上报镇纪委,经查该村报账员、村主任伪造“四议一审”手续,村主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报账员为预备党员延长入党预备期半年。
看紧涉农惠农资金。借助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本土”优势,利用惠民扶贫资金网,监督所在村社惠民资金发放情况。2020年8月,复兴村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在对惠民扶贫资金网浏览中发现本村超发地力补贴问题,经镇纪委查实存在“一地多领”12.34亩,重复领取14人,超发1434.9元,现超发金额已追回,涉案人员分别被组织处理、移送公安机关,成功实现了基层涉农惠农资金数字化精准监督。
聚焦违规违纪问题线索。近三年来,汤池镇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列席村两委会议580余次,参与监督事项20余项,收集群众意见204条,预防问题发生52次,发现纪检监察范围份内问题线索13个,查实数13个,从源头上纠治村级微腐败,监督村级微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