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区纪委监委将提高镇街纪(工)委执纪审查能力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压力传导、强化督导、全面指导、靶向引导等举措,全方位提升基层办案能力与质量。
一是压力传导,力促扛起执纪审查主责主业。通过明确年度任务、进行季度通报、实行月份统计、随时统筹调度 “四位一体”方式督促镇(街道)纪(工)委主动履职。年初制定镇街纪(工)委量化考核方案,确定案件数量、质量目标任务,并挂钩年终绩效考核。制定出台《振兴区案件质量评价办法》,对镇街纪(工)委案件办理进行全面评价。坚持勤督促、频调度、定期通报,每月底案件监督管理室对新立案件数、自办案件数/率等数据汇总分析,并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中通报。根据每月数据,每季度纪检监察协作区为单位对各镇街纪(工)委自行发现和交办的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开展督查,对处置时间过长、应立未立案等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对任务完成脱幅较大的由分管领导带队指导,倒逼镇街道纪(工)委尽责履职。
二是强化督导,全面提升问题线索处置质效。为加快线索办理进度,快进快出、快查快结,创新纪检监察协作区问题线索集中分办、与基层镇街问题线索集中会商“两项机制”,由纪检监察协作区负责人统一分析各协作区的问题线索,对取证难度较大的明确纪检监察室包案牵头负责突破;完善问题线索挂牌督办和办结销号“两种方式”,建立未办结问题线索动态台账,及时提醒,确保办理进度;健全线索处置情况“回头看”和“有效问题线索率”指标“两个思路”,对问题线索处置流程、处置手续等规范性问题定期督查,实行每月指标分析通报,督促各镇街纪(工)委主动发现、正确处置问题线索。今年以来,督促各镇街共处置问题线索113条,对48条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开展“回头看”,运用“四种形态”处理65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5%。
三是注重指导,切实解决基层办案针对性难题。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协作方便”的原则将乡镇(街道)划分为四个片区,由分管常委、委员“下沉式”指导,协作区内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点对点”联系,及时了解镇街纪(工)委案件线索、案件、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探索实施“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镇街纪(工)委”的工作模式,成立4个协作办案区,克服“地盘小、人头熟、办案难”的现实问题。高效统筹监督执纪资源,强化纪检监察室牵头带动作用,形成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提升基层纪检精准识别、快速突破问题线索能力,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四是靶向引导,着力夯实干部队伍执纪基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室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三合一”跟案实战模式,持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每月编发《审理专报》,摘录剖析典型案例、专业点评,设置业务学堂模块,为镇街纪检监察干部提供办案思路,补充业务知识短板,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知识储备。依照“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讲”的原则,实行“订单式”培训模式,有针对性确定培训主题、内容、形式,实时开展镇街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已开展镇街纪检监察业务分享会7场。推行实战化“带案受训”计划,对镇街两专纪检监察干部分批分期实行“以干代训”“一帮二”岗位轮训,指定镇街纪检干部到区纪委监委协助办案、跟班学习。截至目前,已有26人次参加过上级调训。
(据丹东市振兴区纪委监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