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要闻
振兴区纤维街道纪工委: 念好“四字经” 整治形式主义问题 为基层“松绑减负”
发布时间:2021/7/29    来源:振兴区纪委监委    阅读:(996)

围绕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加强基层作风建设,纤维街道纪工委精准对标,念好“治、疏、筑、破”四字经,标本兼治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轻装上阵”,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一是列明清单,“治”源头。坚持“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理念,在办文办会办事的“源头”上进行严管严控,实现了数量瘦身、质效提升。分别向文山会海、“表哥”“表姐”等形式主义问题亮剑,列出包含报表、会议、发文在内的三项减负清单,要求街道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督促街道下发《精简文件的工作办法》,对各种发文形式的文件制发数量进行压减,明确精简文件范围、控制发文形式。对未列入清单的会议以及不必要召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一律套开;未列入发文计划以及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未列入考核计划、未报备审批的督查考核,坚决不允许擅自开展,推动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大幅减轻基层负担。同时,大力推进党办系统业务工作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一降两升”,即政令传递成本降低,传递质量、效率双提升,切实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

二是监督下沉,“疏”渠道。坚持刀刃向内,主动为基层减负,采取多种措施深化作风纪律建设,紧盯基层工作的痛点、难点,努力为基层减负解决各类问题。全面疏通政策知晓、情况反馈、问题整治三大渠道,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及其衍生变种无处遁形。一是组织“两专三兼”人员及19名村(社区)正风肃纪监督员,主动下沉到村(社区)、市场、企业,深入一线走访谈话,查找并督促整治干部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截止到5月,共走访群众121次,搜集意见建议13条。二是切实压实主体责任,督促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党工委书记靠前指挥,亲自推动;各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关于中央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文件精神,带头查摆问题,立行立改。三是通过明查暗访、挂牌督办、专函交办等方式,及时掌握问题整治动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谈话函询;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敷衍塞责等失职失责的,严肃调查处理;对弄虚作假、纠而又犯的,从严追责问责,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三是建立机制,“筑”堤坝。着力构建起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大力制止为基层减负演变成新的形式主义。一是完善考核机制,街道制定村(社区)每季度亮牌考核机制,取消街道各部门单独考核。街道所有部门每季度对辖区内13个村(社区)进行打分,不再简单以查阅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考核,重视看工作实效、听群众评价,不对村(社区)工作人员整理迎检材料做硬性规定,切实减轻负担。街道原则上对每村(社区)季度督查不超过1次,杜绝多头考核、重复督查。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把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为敢于担当、崇尚实干的基层干部撑腰打气,切实把基层减负当作更好干事创业的契机,以便轻装上阵,更好的去做各项工作。三是完善督查机制,对基层减负过程中、故意念歪“减负经”的干部,紧握纪律甚至法律的铁戒尺,狠狠敲打,让犯错者痛在身、记在心,让观望者引以为鉴,坚决刹住形式执行、形式落实的歪风。

四是创新举措,“破”桎梏。创新“头脑风暴”形式,解决束缚干部干事创业的枷锁。根据当前工作形势中“一事一群”、大事小情全靠微信通知等现象,创造性地提出开展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解散或合并重复设置、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工作微信群。通过前期的“调研-靶向整治-跟踪回访”“三步走”监督检查程序,2020年以来,全街工作群较去年同期减少5个,同比较少30%。切实推动街道政治生态、作风面貌焕然一新,为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撑起广阔天空。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银河大街100号   邮编:118000    辽ICP备2020012938号-1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振兴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振兴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