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传声
两会知识点⑦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0/5/2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阅读:(472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宇航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到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时,就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全生命周期管理”,原本是现代企业运营中的管理理念,它将管理对象视为一个动态、生长的生命体,力图确保整个体系在前期介入、中期应对、后期总结的过程中形成有机闭环,真正实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高效运转。例如,设备的采买不仅要考虑买入的成本,而且要考虑持有、运行、维护、升级改造、外部影响和无害化处置的总体成本。

“城市也是一个‘生命体’,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应用到城市治理中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成员,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波认为,“在城市治理中运用这一理念,就是要在传统规划、建设、管理等偏硬件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和运行与服务、维护与优化、升级与更新等更长周期城市治理活动和过程的联动,注重多元动态的治理结构对城市产生的综合绩效。”

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城市治理,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需要。城市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也是风险和矛盾的集聚点。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城市正常运行所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由常态化治理切换到非常态化响应模式时,就暴露出了目前城市治理某些环节存在的短板、缺陷和某些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因此,从源头治理、主动消除治理隐患尤为重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注重管理过程的全流程,注重战略研判、前后衔接、部门对接、区域协同,处理安置,缩减了管理缝隙和冲突,能够有效减低相关工作的内耗和内部阻滞;注重对情景的预判和多元政策储备,促进投入与判断形成良性反馈,在非常态情况下不会措手不及。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涵盖问题研判、资源动员、行动处置、监督反馈、应激管理、总结提升的全链条,要求城市管理者摒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应对做法和习惯性依靠运动性手段,树立系统思维,算大账,算总账,算可行之账。”张波说,“要对各种负面冲击事件树立以‘防’为主、事先化解的应对准则,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城市治理,一些地方已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9年1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布会上,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就介绍:“雄安新区将融合土地、资本、人力、信息、技术等要素,形成全生命周期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雄安质量’实现。”而在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将通过全面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多地在推出本地健康码后,不断加以完善,促进了健康码区域联动和相互认证,以信息登记的方式共享数据,加速了健康信息的系统集成;很多城市施行口罩网上预约购买模式,向各个药店设定调配口罩数量,再通知预约的市民在指定的时间段分散购买,这样能既能防止出现扎堆情况,又能保证市民都能买到口罩,使城市应急期间的治理更加高效。这些都为更好理解“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以及将其应用到城市治理提供了现实参考。

“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城市治理的一把新钥匙,为推进疫情之后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要不断总结经验、直面问题、补齐短板,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更好转化。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银河大街100号   邮编:118000    辽ICP备2020012938号-1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元宝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元宝区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