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微党课
【听微党课⑦】习近平讲背着金条乞讨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4/23    来源:丹东市纪委监委    阅读:(1178)

编者按:党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特地到访“红色圣地”,足迹遍布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在不同场合谈感悟、讲故事。我们从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摘录了总书记讲述过的许多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一起感悟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背着金条乞讨的故事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破除“四风”顽疾。(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二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刘启耀是江西兴国县龙口乡人,做过长工、放过木排……后来积极投身革命。

1933年,刘启耀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打游击,为带领部队突围,刘启耀等领导干部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江西省委书记曾山,将一个褡裢交给刘启耀保管。里面是中共江西省委全部的活动经费,大概有13根金条和大量银元、首饰。刘启耀将褡裢用油布包裹好,悄悄掩埋在一个人迹罕至的乱石堆里。部队兵分三路开始突围。在这次血战中,刘启耀身负重伤,不省人事……

在刺骨的寒风中,他被冻醒。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强忍悲伤和钻心的伤痛,一路蹒跚来到打游击时曾藏身的山洞。为躲避敌人搜捕,他白天躲在山洞,天黑后出去寻找草药治伤口。以野果充饥,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
半年后,刘启耀等不及伤口痊愈,就赶到埋藏经费的地方,取出褡裢,把它系在腰间,开始下山寻找党组织。
明明“腰缠万贯”,他却宁可乞讨度日。刘启耀本想去寻找主力红军,但国民党军队到处设卡抓人。他只好隐姓埋名,滞留在江西遂川、万安一带,走村串寨、乞讨度日。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向附近人家讨点饭吃。晚上,就睡在茶亭庙角里。

几个月过去了,谁也不知道这个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的叫花子,竟会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的身上还藏有大量的金银首饰,但他宁可沦为乞丐讨饭,也从不动用分文。因为害怕身份暴露,刘启耀有家不能回,他的妻子被严刑拷打致残,儿子流落他乡,女儿被送人做了童养媳……刘启耀将痛楚默默压在心头,继续寻找党组织。

刘启耀在寻找党组织的同时,联系到很多散落在当地的苏区战士和苏区干部。1937年,联系到120个人左右时,他们成立了临时江西省委,继续开展革命斗争。然而开展革命斗争需要经费,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刘启耀取下腰间脏兮兮的布包,放在桌上,大家打开一看,是13根金条,还有银元首饰。和曾山当初交给他的时候,一模一样,分文未动。谁也不曾想到,瘦骨嶙峋、疾病缠身的刘启耀竟然“腰缠万贯”。

不仅仅是金钱,只要革命需要,刘启耀可以毫无保留交出所有。早在1934年,他担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通令规定省苏维埃各级机关“反对铺张浪费,为革命厉行节约”,逢会便强调“十二分的节俭”的刘启耀,被大家笑称为“十二分节俭主席”。

“对党忠诚、一心一意”,是刘启耀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铭记!致敬!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银河大街100号   邮编:118000    辽ICP备2020012938号-1   辽公网安备 21060302000281号

版权所有© 中国共产党丹东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丹东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