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要闻
宽甸县大川头镇:聚焦重点 深化改革 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10    来源:宽甸县纪委监委    阅读:(1444)

今年以来,大川头镇纪委在上级党委、纪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项改革”,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抓队伍,建阵地,党委牢牢扛起主体责任

紧紧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层层压紧、落细落实,通过配齐配强“两专三兼”人员,建设办公专区等方式,实现有队伍、有阵地、有责任、有落实、有保障,切实解决“无人干”“不愿干”的问题。

(一)党委明责担纲,唱主角。党委书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亲自调度、专题研究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带头履行主体责任;镇党委召开2次专题党委会,研究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信访反映集中问题、纠治“四风”、机关作风等方面工作,将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按照职责分工和责任清单开展工作,约谈分管站办所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负责人22人次。召开警示教育会,63名党员干部受教育。

(二)选优配强,拉队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镇党委在研究分工时,纪委书记只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不兼职其他任何工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专职纪委委员人选,从年轻的公务员中选一名业务能力强的担任。将财政、民政、扶贫负责人调整为兼职纪委委员,发挥他们懂业务、知民情的特长,协助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三)排除困难,建阵地。积极推进纪检监察办公专区建设,解决了群众上访“去哪里”,纪委“在哪里”,说话“哪安全”的问题,为群众反映问题提供适宜场所和安全保障,为镇纪检监察干部提供优越的办公环境,为镇党员干部提供学习廉政法规的阵地,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宣传氛围。为建设纪检监察办公专区,大川头镇积极联系电脑公司及通讯公司数十次,进行设备迁移和线路改造,将网络线路和政府监控设备调整到其他办公室,将原来政府监控室改为现在的纪检监察办公室,共投入资金约9800元。

二、抓培训,聚合力,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监督意愿

针对纪检干部和村正风肃纪监督员能相对不足,力量相对分散的短板,狠抓素质提升和力量聚合,切实解决好“不会干”的问题。

(一)提升素质“加油充电”。积极参加市、县纪委监委组织的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明确所肩负的监督职责,找到履职尽责的“抓手”,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日常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还不断的通过个人自学来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今年县纪委开展结对帮带,创新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认师傅”、结对干部“领徒弟”工作模式;7月份,县纪委抽调镇纪委书记到县里以干代训7天,使大川头镇纪检监察干部对调查取证、深挖问题线索方面有了更新的认识;加强对村级正风肃纪进行监督员的业务培训,截止目前集中培训监督员7次,培训内容为村级监督员主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干、怎么监督等,进一步强化监督员履职能力,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编外选聘“延伸触角”。在选聘7名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的基础上,聘请7个村驻村“第一书记”为义务监督员,采取“一带十”模式发展志愿监督员,形成覆盖村100多人的监督队伍,把监督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改善了村级组织中监督缺位的状况。具体工作中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监督重点为村“两委”成员、身边党员干部;明确监督事项为村务议定、三资管理、惠农利民政策落实等13个方面。同时严格执行县纪委监委出台的聘任管理、实绩考核、日常培训、工作月报告等制度,使监督员监督工作有所遵循。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惠民政策和工作要求,指导监督员监督好村级人、财、物、事,使基层纪检工作实现了“新常态”。今年以来,监督员开展走访282次,列席参加村两委会议、“四议一审”等会议23次,检查账目5次,发现问题线索7个。头道沟驻村“第一书记”顾凤江,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义务监督员的优势,监督基层“微腐败”,为民政社会救助领域护航,2018年通过入户走访,清退18个不符合低保户人员。2020年10月,宽甸电台对其进行专题采访,并在清风宽甸发布,号召广大正风肃纪监督员向他学习。

(三)依托协作区“借力而行”。在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协作区的领导下,日常监督、线索处置、审查调查等工作都以协作区运行,采取协作办案、交叉办案等模式,破解熟人监督等难题,增强队伍敢于善于斗争能力。

三、抓监督,促治理,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始终坚持把发现和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解决 “不善干”的问题。

(一)拓宽渠道发现问题。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监督,坚持开门接访、上门查访,为群众反映问题创造条件。发放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宣传资料450份。运用“1+N+6”发现问题模式,擦亮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的探头,收集问题线索。着力发挥惠民扶贫资金网作用,为纪检监察、日常监督再增新渠道,打开新局面。

(二)开展民政社会救助领域专项监督。按照县纪委工作方案要求,对民政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对把关不严问题、优亲厚友问题、虚报冒领问题、吃拿卡要问题、调整不及时问题进行整治。通过专项整治共排查调整不及时问题5个,并按要求及时进行了整改。

(三)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宽甸县纪委《关于农村集体“三资”问题专项监督检查方案》的文件精神,大川头镇迅速组织各村开展自查,按照要求将资产及时登记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并将这些数据张贴在各村公开栏上,接受群众监督,镇纪委将依照各村上报的“三资”台账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发现问题5个,目前已整改完毕。

四、抓惩治,促规范,推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科学高效运行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进,既抬头看路把准方向,又埋头拉车苦干实干,既要“三不”一体推进,又要各项工作规范运行,通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解决“盲目干”的没问题。

(一)规范处置流程,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查办案件是惩治违纪违法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川头镇纪委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狠抓案件查办,深入排查违纪违法线索,规范线索管理,抓早抓小,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反映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提醒谈话力度,及时采用约谈方式防微杜渐,避免小案拖成大案。严格执行“乡案县审”制度,立案时就请审理室提前把关,结案3件,作出处分决定一个月内向审理室和案管室报备。

(二)规范审查调查,确保办案安全。规范使用谈话室,制定大川头镇纪委谈话室使用、记录、交接等制度。转变单纯依靠被调查对象口供办案的观念,把工作重心放在收集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音视频资料和其他间接证据上,形成各种证据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条。

(三)规范档案材料,促进工作有序开展。每一项工作和上报的材料,除电子版以外,都输出一份纸质版的,分门别类归档。制作目录,使查找更方便。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银河大街100号   邮编:118000    辽ICP备2020012938号-1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宽甸满族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宽甸满族自治县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