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点题整治,专项监督更加精准
立足乡村振兴领域至高点,选取3个“小切口”开展专项监督,严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一是深入推行“阳光三务”。依托“辽宁阳光三务”公开平台,构建“党委领导、村‘两委’主抓、纪检监督、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社会评价”工作格局,实现全市平台录入、推广、应用全覆盖。平台上线以来,发现问题线索11件,处分14人,组织处理2人,群众反馈问题处理及时率100%。二是深入整治基层微腐。有序推进基层“微腐败”大清扫,班子成员全员包案,坚持“末端工作法”,建立“纪委监委+职能部门+属地党委”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基层信访矛盾。上级三轮交办的150件信访举报全部办结,处分75人,组织处理68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三是深入解决民生难题。打造“大数据+纪检监察”工作模式,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进行监督重点数据对比、分析研判,智能化预警提示、输出疑似问题台账,协作区对账认领疑似问题,逐项核查、精准销号。2022年,发现农村耕地地力补贴领域疑似问题2382条,立案109件,处分109人。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大数据模型,调取相关部门数据4万余条,发现疑似问题349条,立案1人,处分1人。
“小联动”凝聚合力,监督质效更加突出
把释放监督效能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落脚点,贯通合力构建联动格局,全力护航乡村振兴。一是N家单位密切配合。探索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乡镇(街道)和职能单位“1+1+N”协同配合机制,形成“建账、督账、对账、销账”闭环工作模式,共同解决民生问题。2022年,与凤山街道办事处、交通局等部门共同推动完成凤山街道老河南煤场至漫水桥路段路面修建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烦心事”。二是“室组地”协同联动。聚焦乡村建设、惠农惠民政策落实、“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采取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联合监督或交叉互检的工作模式,开展深层次监督。同时,健全完善“室组地”常态化沟通交流制度,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2022年,累计开展各类监督检查170余次,交叉互检4次,查处问题172个。三是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扎实开展七届凤城市委第三轮巡察,对通远堡镇所辖村(社区)开展常规巡察,将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作为巡察的重点内容,以巡察利剑作用督促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实现治顽疾、惠民生。截至目前,共发现4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
“小祛疴”形成震慑,以案促改更加深化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严问责强震慑、抓整改促提升,推动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良好氛围。一是严查处强震慑。坚持严的基调,针对发现的问题及问题线索,对属于职能范围内的,优先处置、严查快办;对不属于职能范围内的,及时转交相关职能部门跟踪解决,推动问题整改并完善制度。2022年以来,收到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190个,立案187人,处分187人,组织处理3人,推动职能部门整改问题28个。二是建机制深治理。把查处问题、督促整改、推动治理结合起来,针对高发频发问题,向案发单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案发单位深刻剖析问题原因,认真梳理问题折射出的制度漏洞、监督盲区,推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截至目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5份,督促整改问题18个。三是强教育增自觉。抓住典型案例和同类案件精准施教,制作警示教育片《从“父母官”到“山大王”》《异化的权力》,推动案发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4次、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2次,直击党员干部思想灵魂。以“下基层送廉课”为契机,将情景互动式警示教育课《守初心强信念 修身律己葆清廉》覆盖到基层,达到标本兼治、长效常治目的。
(凤城市纪委监委于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