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要闻
东港市纪委监委多管齐下强监督 “小切口”撬动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2/12/26    来源:东港市纪委监委    阅读:(1029)

今年以来,东港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监督力量下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民生领域专项监督,全力护航乡村振兴,以作风转变带动效能提升,倾心倾力倾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坚持“持续优化”,滋养营商环境新沃土

一是聚焦项目履约践诺,消除信用“隔阂”。紧盯新官不理旧账、招商不诚信、承诺不兑现等问题,组织营商、招商、工信、市场、法院等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部分重点项目、规模企业开展走访调研,聚合“室组地巡”监督力量开展监督检查,立案1件,处分1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自查未兑现的招商引资承诺及拖欠账款情况,每月定期与财政等部门沟通,了解当月项目支出情况,累计推动清偿拖欠企业账款1700余万元。

二是紧盯政务服务窗口,打通办事“梗阻”。会同市营商局协调各行政审批部门整理取消、承接调整行政职权事项759项。利用视频监督平台,组织开展作风纪律明察暗访和网上视频巡查78次,广泛收集职能部门在服务企业和群众过程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问题26件,处理9人,推动实现窗口单位“云监督”,倒逼窗口人员提振“精气神”。

三是关注地方国有平台,铲除腐败“温床”。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紧扣行业部门主管职责,督促全市7家国有平台公司扎实开展“政商不分”自查自纠。同时,聚焦投资融资、资金划拨、大额闲散资金理财等风险点,聚焦职责落实、经营行为、“靠企吃企”等问题,通过调阅账目、实地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国有平台公司开展全面监督检查,严查地方国有平台贪腐案件。

二、坚持“靶向施治”,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是擦亮“基层探头”,激活“末梢神经”。充分发挥村社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社正风肃纪监督员“三位一体”履职模式优势,进村入户听民意、田间地头察民情,对村级贯彻落实惠民政策和执行纪律规定、集体“三资”管理和使用、村“两委”干部履职尽责等进行重点监督,及时发现基层权力运行易发频发问题,持续加强和规范村级事务监督管理。

二是紧盯“项目资金”,守好“钱袋子”。将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实施情况纳入“三务”公开重要内容,依托“辽宁阳光三务”监督治理系统平台,发动群众参与监督,紧盯项目审批、施工建设、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实现对资金、产业和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有力震慑向民生资金伸“黑手”等不法行为。

三是聚焦“小微权力”,严查“微腐败”。以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为契机,强化对啃食群众利益“微腐败”问题的监督检查,建立领导包案和协调联动机制,实行末端工作法,因案施策,快查快结,严肃查处贪污挪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立案52件,处理158人,有效遏制“末梢腐败”。

三、坚持“以民为本”,打造民生事业新高地

一是行业领域集中整治,解决群众“揪心事”。聚焦执法、司法、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围绕违规处置涉案款物,法制保障底线失守、动摇市场主体信心,侵害学生权益、损害教育公平,医疗领域吃回扣、收返利等8个方面开展专项监督,立案41件,处理71人,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

二是攻坚整治渔船渔港,拧紧渔业“安全阀”。根据“管住船、控好港、盯住人”的总要求,与渔业行政执法、公安等部门协作配合,跟踪掌握全市渔业违法行为调查处理情况。通过明察暗访、全面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港口码头专班落实值班制度、履职尽责、疫情防控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28次,深挖渔业执法人员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和“保护伞”及失职渎职问题,立案1件,处理2人。

三是强化粮食安全监管,护好群众“米袋子”。聚焦粮食产、购、储、加、销等关键环节开展全链条监督,依托“室组”联动,访粮农、走粮企、察粮情,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冒领私分、套取骗取以及背后的责任、腐败和作风问题,立案30件,处理29人。针对粮食安全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向案发单位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案发单位开展全链条以案促改,并针对案件暴露出的体制机制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健全完善制度,从源头规范权力运行,堵塞漏洞。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银河大街100号   邮编:118000    辽ICP备2020012938号-1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东港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东港市监察委员会)